依據三創教育遠景,談生成式AI與數位數據時代中合乎道德風險標準的5P
三創知識平台:NO:401。
主題:依據三創教育遠景,談生成式AI與數位數據時代中合乎道德風險標準的5P
2023年7月的哈佛商業評論中,特別建議:愈是追求數位競爭優勢,就愈要重視「數據管理道德的5P」,同時也討論「應用Al技術可以提高道德風險嗎?」。
各企業體針對數據監督的工作,可以用下面5P來說明:1、1P(來源——Provenance):是指數據從何而來?它是合法取得的嗎?是否已經透過管道獲得同意使用之。
2、2P(目的——Purpose):在企業的情境下,受試者同意為特定目的而蒐集的數據,通常隨後會用於其他目的,但未告知提供數據的人。因此,公司在審查既有數據的利用情況時,必須確認是否需要額外的同意。
3、3P(保護——Protection):針對企業的數據管理委員會,需要清楚知道公司的數據儲存在哪裡,誰有權取用,數據是否要匿名化,更規定何時會被銷毀。
4、4P(隱私——Privacy):各公司面臨的難題,是在匿名過少或過多之間做出取捨。如果數據匿名過度,可能對行銷目的毫無用處。
5、5P(準備——Preparation):如何準備數據來進行分析?如何驗證或糾正數據的正確性?如何管理不完整的數據集與缺失的變數?而缺失、錯誤與異常的數據,會大幅影響統計分析的品牌。
而當AI的應用,會提高數據的道德風險嗎?依據ChatGPT的OpenAI公司技術長觀察表示:「一旦公司建立一個如此強大的數據,同時還能給公司眾多應用的好處,將會慢慢影響到道德風險層面。所以,應用AI的技術對公司的數據管理是有助益的。
112-07.14.
台灣雙福三創展協會。 秘書長 黃廷合博士撰文。
參考文獻:麥可.塞加拉;多米尼克.魯齊耶斯等撰文,哈佛商業評論,新版第203期,第94-103頁,2023.07